“汉字中国”特展:感受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资料图片)
02:08央广网成都6月30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伴随学生们暑假生活的到来,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再度迎来观展热潮。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们在展厅内再次排队,只为亲眼目睹赵孟頫临《兰亭序》的真迹。除了赵孟頫的作品,《去国帖》等传世名作也吸引了观众们的关注。
市民在博物馆外排队入场(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该特展展出了220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展览以“源”“远”“流”“长”四个展厅建构汉字的历史脉络,讲述了汉字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见证了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例如,在特展序厅展示的刻符龟甲是距今约8000年的文物,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之一。此外,展出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展现了汉字从刻画符号到成体系文字的发展过程。通过观赏这些文物,观众们可以深入了解8000多年来汉字的发展史以及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刻符龟甲(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史墙盘(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乐府诗集》刻本(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特展还特别设置了巴蜀图语的展示区域。巴蜀图语是一种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出现的刻画符号,至今未被破译。展览中的后蜀残石经则展示了乱世中巴蜀地区当政者对文教的关注和支持。展览同时展出了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作品,让观众们欣赏到唐楷大家的笔力,了解楷体在唐代的发展。
小学生们在参观文物(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汉字,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不仅描绘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卷,更体现着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这次特展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汉字发展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机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